读《疯狂的投资》
在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公众号里偶遇《疯狂的投资》这本书,新年第一本书,也是读的第一本线装书。
主要讲述敷设大西洋电报电缆,连接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疯狂计划。5 次尝试,耗时 12 年。
整理下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书摘和感受:
自己的几个问题
0.欠缺的地理知识。不知道纽芬兰在哪儿,甚至不知道爱尔兰在哪儿(如上图)。
1.一本书,每天都读一部分,一本书没几天就能读完。坚持做每件事,做好计划,什么事都不是事儿。
2.实体书,做笔记很不好做,不可能读一本书,旁边随时放着笔记。手机拍照也不是很好用。看完一整本书,和刚买来一模一样。在知乎上看见,有人说用荧光笔来做标记,是个好建议,看来读纸质书,荧光笔是标配啊。
书中的几个问题
0.本来主人公说赛勒斯·菲尔德,菲尔德是他的 Last Name,也就是他的姓。还有个问题就是他有兄弟好几个,好几个菲尔德,各个都是人物。还不算他的父亲祖父,书中一会儿赛勒斯,一会儿菲尔德。让我重新返回查看作者到底说的是谁。看来读外国人写的东西,人名记忆确实是一个问题。还有个问题是地名,本来读的时候就不是很理解,反过来再重读的时候,就会理解哦 原来 XXX 是个地名。其实读这种纪实传记的时候,不要没点都要理解都要透彻,这个要和技术书严格区分开来。程序员和处女座两重的关系,让我很是苦恼。
1.发现其他非主人公的配图很多,我没有找到主人公赛勒斯·菲尔德的配图,是我读的不认真还是本来就有?!
书摘
赛勒斯·菲尔德出身家族声明显赫,人才济济。其祖先撒迦利亚·菲尔德早在 1629 年来到美国大陆。祖父天文学家约翰·菲尔德将哥白尼的日心说传播到了英国。父亲是个牧师,耶鲁大学毕业,师从《敬畏神明的本质和影响》的作者查尔斯·巴克斯博士。
赛勒斯·菲尔德的父亲菲尔德牧师,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养。为孩子们认真讲解圣经,教他们认识希腊和拉丁作家,并为他们讲授英国文学。孩子们在学校只是学了些读写和计算,菲尔德交的这些指示都是在学校里学不来的。菲尔德最喜欢的名言“都一件事可以取悦空谈者和自夸者,做一件事才可以获得上帝的欢心”。
牧师菲尔德的职业成就是他跻身《美国名人词典》。菲尔德夫妇在培育子女上去的的成就也毫不逊色,他们的8个儿子(有 2 个夭折)中就有 4 个名列《美国名人词典》。
良好的出身加上良好的教育,原先读《异类》,更加明白成功的道路总会有踪迹可寻。
赛勒斯的哥哥戴维安排塞勒斯到 A·T·斯图尔特商店做学徒。第一年的工资是 50 美元,第二年就翻了一番,第三年又翻了一番。菲尔德学徒最后一年的薪水由原来的 200 美元涨到了 300 美元。学徒结束后,尽管斯图尔特开除了诱人的条件,菲尔德还是决定要自己闯天下。他的同事们在纽约最大的餐馆为他践行,斯图尔特的一位合伙人送给他一枚钻石领带夹。
菲尔德的哥哥马修是一家造纸厂的合伙人。他需要个帮手经营管理,就同意以年薪 250 美元,保管食宿的条件请弟弟来管理账务兼做助理。因为妻子想住在纽约,所以菲尔德以次要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纽约一家纸张批发公司 E·鲁特公司。鲁特公司由于经营不善,菲尔德加盟不就后公司就换不破产,菲尔特想办法还清了公司的三成的债务——这是他的投资比重,又盘下了公司的存货。他的塞勒斯·W·菲尔德公司开业不就就成了全美顶级的纸张和印刷品批发厂,菲尔德的生意规模日益扩大,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:虽然没有义务要这样做,但菲尔德还是为鲁特公司连本带利还清了债务,尽管 10 年前他早已还清自己所负担的三成债务。花费了钱赢得了声誉。
牛人总有牛人特殊的举动。但往往都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。
与马修·菲尔德在阿姆特宾馆的会面纯属偶然。塞勒斯开始并不情缘,他的哥哥菲尔德成功劝服了他去听听吉斯伯恩的计划,但是当他的哥哥和吉斯伯恩离开之后,凝视着书房里的地球仪,菲尔德突然意识到,如果能穿越大西洋,敷设一条从爱尔兰到纽芬兰的海底电报电缆,那么越大西洋通信的时间将不是缩减几天,而是几个星期了,这样,工程的意义可就不大一样了。他对这项工程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几乎一无所知,实际上很幸运,正是因为不懂,他才没有放弃他的整个构想。
第二天,他写信给两位专家征求意见,一位是精通电报系统的塞缪尔·F·B·莫尔斯。一位是美国顶尖的海洋学家。寻求敷设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是否可行。确认可行后,然后筹集资金,四处拜访富翁土豪,疏通关系后开始了最壮丽的事业。
订购电缆,菲尔德到达英国,随即拜访了当时英国磁性电报公司的老板、知名的海底电缆技术专家约翰·布雷特。布雷特带菲尔德拜访了很多电缆厂商,最后他向菲尔德推荐了一种电缆。由于菲尔德在这些工艺方面毫无专业技能,除了接受布雷特的建议外,他别无选择。
解决问题,就要找合适的人,做合适的事情,找到解决的办法。然后行动。
第一次敷设电缆的远征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,但他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。首先就是海底电缆不能由航行或被拖行的船来敷设,因为他们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方便快捷的调整速度。第一次敷设电缆的惨败花费了公司 35.1 万美元的资金,到现在,最初的资金几乎用尽了,他们决定自己发行债券来筹集补充资金。很显然,横越广阔的大西洋需要更多的资金。这样一笔自己只能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筹集到。于是,塞勒斯·菲尔德再次出发去了英国。
反反复复,敷设了 5 次,中间敷设成功了一次,信号太微弱,没几天就不行了。但从这反反复复中,同所有企业家一样,塞勒斯·菲尔德目标明确,一直坚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