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jpg

今天聊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——《异类》,作者马尔科姆.格拉德威尔。马尔科姆.格拉德威尔的书都非常好,有兴趣可以查一下。

读到一本书不是偶然,初识《异类》是在老罗的演讲里,买本回来读,果然是本好书。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各种成功类的书,不妨读读这本。

中西方文化是有差异的,中国人教东西就直接告诉你答案,然后再告诉你为啥是这样,而西方文化先是给你讲一件事情,然后根据这个事情再总结出答案。所以刚读这本书时犯了个错误,就想你赶紧告诉我答案吧,别给我说冰球运动员的事情。读完冰球运动员的故事才发现作者想告诉我啥,到了读后面,就安静下来,认真听作者讲故事。

从冰球运动员得出马太效应;从比尔.乔伊、甲壳虫乐队、比尔盖茨等总结出 10000 小时定律;从兰根和奥本海默的对比找出家庭对人的影响;从乔.弗洛姆的三个启示找到文化、时代、家族历史对他们的影响;再到后面的飞机失事问题,稻田文化等总结出文化传承的力量。

现在再翻开这本书,发现和新的一样,干干净净,没做一点批注,甚是后悔。看来读书边读边划是对的,一方面有助于做笔记,另一方面便于以后复读加深理解。

简单整理下笔记:

0.在《异类》这本书中我想证明,个性作用并非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。成功人士并非白手起家,他们以某种形式获得家族的荫蔽和支持,抑或某一文化。

1.只关心成功人士是什么样的人这远远不够。我们还必须探究他们从哪里来,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为何某些人成功,其他人则流于平庸。

2.凡事有的,还要加给他,叫他有余;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过来—-马太效应

3.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,要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,就要一遍又一遍艰苦练习,而练习的时长必须达到一个最小临界量。事实上,研究者们就练习时长给出了一个神奇的临界量:10000 小时。

4.通过比较,同样是高智商的人,都有各自缺点的兰根和奥本海默,境遇不同,终归结为阶级优越性即家庭、教育方式。

读完这本书,有时候就想人生是不是有一部分被锁定了。从生下来,父母、家庭就锁定了。头脑是否聪明、父母的能力、受教育程度,性格等等一切已经是注定好了的。不过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你能改变的,即你的能力,如果觉得运气不够的话,就多努力吧,因为越努力越幸运!